扫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0投稿明报巧遇食神(第1页)

“这波,不亏!”徐文辉笑着坐上了的士车。

相送的人有郑绍秋,还有吕良韦和陈美祺,有这些人的礼遇与交情,那些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是,离去的徐文辉,嘴角终于忍不住冷笑起来:“无线,我们迟早有交手的时候。”

······

······

回到家的徐文辉休息了一天,整理好小说,看着那么多天的努力,已经有二十多万存稿。“是时候了!”

······

这天下午,阳光怡人。

柴湾嘉业街,工业中心。一辆的士缓缓驶来,停在一座大厦前。

咔!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人,他的臂弯夹着一个厚厚的公文袋。

年轻人正是徐文辉,下了车的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眼前墨绿色的大楼,楼不高,算不上大厦的称谓,但在这条街上已经是很大了。楼前的广告牌上“明报大厦”四个字非常的显眼。

大街中心。

刚被九龙仓集团收购的电车有限公司。电车轨上,叮叮当当的古旧电车来来往往,对面是一排矮矮的旧唐楼,酒楼、书店、商店琳琅满目。

“明报啊,就不知道你走运还是我走运了。”徐文辉长长舒出一口气,抬步走进大厦。

香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造就了香江报业的繁荣。

徐文辉刚来香江在黎粢家住的时候就有去打听,光是五六十年代新办的报纸就有85家,平均一年新办8。5家,大部分为中文报纸,虽然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但到了77年代,巴掌大的港岛,同时拥有近七十家报纸。

这个时候,香江单就日报来说就有《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明报》、《成报》、《苹果日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江商报》等十几家报纸,此外英文报纸也有好多家。

在这些报纸中,最出名和销量最高的报纸就是《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明报》三家。

徐文辉把《搜神记》投稿的第一选择自然是金镛创办的《明报》。

金镛对每一个中国人、华人来说都不会太陌生,徐文辉也不例外。

而明报这个初期靠着金镛连载自己小说发展起来的报纸,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港人,甚至外地国人称之为香江的《泰晤士报》。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我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但到1977年代,在“黄x色新闻”和贩卖“三S”盛行的香江,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也正因为查良镛的远见,《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绝大多数香江作家都以能在《明报》上刊登文章或成为《明报》的专栏作家而自豪。

所以尽管金镛很抠门、《明报》的稿酬很低,但仍有无数作者趋之若鹜。

如今,虽然金镛老爷子早已封笔不写,但以武侠起家的《名报》却可没有放弃武侠小说的连载。通篇连载、开作家专栏连载的情况还是经常能够见到的,只是比起通篇连载来,开作家专栏就少得多了。

徐文辉自然不看重稿费的多与少,他不像一般人那样算计一得一失。

他看重的是《明报》在香江人心目中的地位。

换个角度说,在《明报》开专栏,是身份的象征。在《明报》都开过专栏,还怕搞不到钱吗?

······

热门小说推荐
择天记

择天记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

逆鳞

逆鳞

天生废材,遭遇龙神附体。继承了神龙的意念和能力,生鳞幻爪御水龙息行云降雨,肉身无敌。在这个人人都想屠龙的时代,李牧羊一直生活的很有压力。...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医门宗师

医门宗师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