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清凉寺事件”是南唐灭佛运动的导火索,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成功样例,李煜可以进行复制、执行,毫无顾忌的收割寺庙资产。
然而,从朝廷层面,李煜却不希望事态闹大,毕竟,早期李璟、李煜父子俩好佛的时候,很多官员出于“拍马屁”的需要,也跟风推崇佛教(比如韩熙载),如果将事态闹大,容易波及到一些朝中官员。
到时候,朝廷中人人自危,反而不是李煜想看到的。
他的目的无比纯粹、简单,就是为了捞钱而已。
因为小长老一句“金陵城中寺院均有隐匿的罪犯僧人”的证言,全城的秃驴人人自危,纷纷关闭寺庙、发布声明,与清凉寺撇清关系。
可是,金吾卫不会理会,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对全部寺院进行清剿。
钱财方面,很好处理,统一充实国库就行了,至于人,只能说不难处理。
一部分确实是犯了重罪的,该砍头的就砍头,另一部分属于轻罪,甚至是无辜的,李煜也没打算放过,全部流放到岭南去。
需要开垦的荒地还有很多,需要修桥补路的地方也不少,需要开挖的河道更是不计胜数。
这些秃驴送过去,只要保证饿不死就行,好好干活。
事实上,这些和尚大可不必怨恨,因为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很多同行都会发配到岭南。
南唐僧人,何其多也!
运用这些宝贵的“人力资产”,李煜打通金陵到泉州、洪州到漳州的“水路大动脉”的计划,就能稳定的、长期的执行下去。
但同时,阻力也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信众反对。
这很正常,有信佛的,就有不信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寿昌元年,七月初一,第一波反对灭佛的运动,终于在金陵掀起了。
这在李煜意料之中。
成千上万的信众,不断向金陵府尹衙署聚集,一开始只是念经、静坐,到了后来,就开始捶胸顿足、哀嚎连天,跟死了爹一样,不对,就算是亲爹死了,也未必会哭的如此伤心。
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这些信众们为何如此。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盛行,除了比较扯淡的“降妖除魔”理由之外,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非常符合他们朴素的价值观。
今生受苦,只要好好忍受,来世就能够轮回,获得幸福。
仅凭这一条,就比各种现代pUA手法要高明得多了。
无数穷苦百姓,将追求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世,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这一世没有过好的希望。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此前,身为太子的原主李煜,对待佛教是无比虔诚,有他作为榜样作用,佛教才在南唐大行其道。
可如今呢,李煜翻脸不认“佛”,这让很多人的希望破灭了,能不闹吗?
故而,在某种意义上,佛教机构(包括尼姑庵)对社会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甚至一些寺院,也会提供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不能彻底否定它的社会公益性。
李煜身为皇帝,他无法向每一个老百姓解释清楚,“灭佛”不是彻底消灭佛教,而是消灭“佛教蛀虫”,这种话,没人听,也没人听得懂。
老百姓看到的,就是一群群和尚被脱光了游街,即便知道事情的真相,也会绝对是对信仰的侮辱。
金陵府尹王奇峰焦头烂额,只能安抚游行的百姓,并一再公布僧人们的不法行为。
差役们再狠,军士们再硬,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是那种一动不动、任君殴打的老百姓,也是一点辙都没有。
李煜得知这种情况后,直接来到金吾卫管理的监狱,来见小长老。
新上任的金吾卫中郎将陈冠侯很有分寸,他知道小长老身份特殊,在皇帝没有特殊吩咐之前,对小长老进行了优待。
牢房很干净,吃喝也讲究,甚至还提供了佛经、佛像、佛香及木鱼等。
见到李煜的那一刻,小长老内心五味杂陈。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