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冀州其实距离洛阳很近,反正从这里赶到洛阳比从青州赶来要容易的多。
可问题是,当初河北曾发生过一次动乱,大族被杀,大量的士人外逃,这导致他们的文治下滑,冀州是较为严重的受灾区。
原先那边的官员们多次抱怨,说自己通过考核的士人数量只能跟并凉持平,就是这个原因了。
当接到当地刺史的上书时,曹髦苦笑了起来。
没想到,这天下第一批的科举移民居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治下。
这也是分榜后必然出现的情况。
只是曹髦没有想过他们会行动的如此迅速。
对这样的情况,庙堂也只能是尽快出台完善的律法,或者逐步减少秋榜内的州郡,像冀,荆,雍,曹髦觉得往后就可以划进春榜内。
只有那些偏远且落后的地区,继续施行秋榜,而若是有人为了科举而搬迁,那就给他们设定一个时长,规定定居多少年才能参与秋榜
当然,这些事也不需要曹髦亲自来想,钟会等人足以去解决。
曹髦如今还在派人清查那些教唆者。
纵然这次的士人闹事是有他们本身的原因在,但是也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的。
因为期间的进程是不合理的,先前还只是一些士人觉得不妥,四处询问,可裴秀刚刚说起爵位改制的事情,士人们就忽然抱成团,说要一同去告裴秀。
而问题是一定出在了太学。
这不奇怪,太学那可是大族窝,找不出一个出身低下的人。
司马炎在历史上设立了一個国子学,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嗣都给弄到国子学里头去了形成了西晋特有的贵族与平民分开接受教育的制度。
或许真的该为出身低点的士人们安排个学府?
曹髦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其实太学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贵族才能就读,但是,出身不高的人想要进太学,何其不易啊。
想要进入太学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最简单,经师直招。
例如孙炎在太学里当经师,他就可以直接招那些他觉得才华和人品都不错的人来太学跟自己读书。
每年都能招一次。
这一般都是招亲族,或者好友的子嗣,反正名额难得。
第二种方式是地方官举荐。
每年都有地方的治学官举荐一批优秀有德操的人前往太学。
嗯,跟经师直招差不多,想想也知道能被地方官举荐的人是什么出身。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家族,五品以上的官员能直接将子嗣送进太学里。
这就是那些匈奴人能出现在太学里的方式了。
第四种是考试。
只有这第四种,才是那些出身不高的人最容易采用的,但是这经学考试吧,庙堂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这跟后来的高考不一样,是经师就能自己决定的。
这也需要一定的关系和背景,一般来说,走这个路线的往往都是那些五品以下的寒门官员子弟们。
至于庶民,那就只能洗洗睡了,除非是天纵奇才,十几岁就展露出非凡的天赋,然后被哪个大族看上,被招为弟子或者女婿,否则就别想太学了。
而曹髦原先针对这些士人们的诸多改革,包括拿出诸多图书在外设立图书馆啊,增加对地方学府的重视啊,受益最多的群体应该还是那些寒门,也就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子弟们,至于说庶民出身的士人,那几乎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
生存,很容易。 生活,很艰难。 我族,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 我族,誓不为奴!...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