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产量若何?”现在种什么不重要,崇祯最关心的产量怎么样。
“这个,不多不多,六七百斤的样子总还是有的。”
这小太子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六七百斤还叫不多?就算是江南的稻米,一亩地最多也就这个数。
明朝时时期,小麦和水稻产量相比于现代并不很高。北方种小麦,产量大约亩产200-300斤,一年一季;南方种水稻,一年两季,亩产差不多500-600斤。
朱兴明这轻描淡写的六七百斤,足以使得众人惊掉下巴。可适才朱兴明说,这花生并不能作为主食,可用来榨油岂不是更值钱。
“这个,太子殿下,不知这花、花生用来榨油,出油率如何?”张至发大着胆子问道。
朱兴明想了想:“这个你可难住我了,不过好像是能有一半的产油量吧。可这榨油下来的豆饼,也是可以食用的。”
花生榨油下来的豆饼,现在都是用来饲喂家禽牲畜。可这种豆饼高热量高脂肪,是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营养价值颇高的。
这没有最雷,只有更雷,这位太子爷殿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哪里是粮食作物,简直就是救世粮仓。
只要假以时日,单单是凭借玉米和花生这两种作物,就足以逆转整个大明的国运。
然而,他们仅仅是这样认为,那就太天真了。朱兴明还有一件杀手锏,他指着另一片绿油油的类似于菜地的庄稼道:“父皇,你们为何不问问此物如何。”
崇祯他们一来就看到了,这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类似于蔬菜的植物又能有什么用了。
崇祯忍不住有些嗤之以鼻:“不就是一些蔬菜么,有何稀奇。”
朱兴明微微一笑:“父皇,这些东西可不是蔬菜这么简单。此物名曰红薯,又叫地瓜、甜薯、番薯,浑身上下都是宝。块茎可食,叶子在灾年也可充饥,可谓浑身上下莫不能食。”
崇祯“哦”了一声:“原来如此,朕倒是第一次所见,此物倒是不错,产量又如何呢?”
“这个,红薯与玉米一样,南方久已种之。只是,父皇有所不知,此物产量可用逆天来形容。就这一亩地,大概有,儿臣想想、大概是有万斤吧。”
一万斤!!!
崇祯惊得浑身一震,朱纯臣几个官员竟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一万斤,红薯亩产一万斤!
这是朱兴明穿越前带的新品种,本来这种红薯技术就是高产所用,只是因为太过高产,口感略差了些而已。但是在大明朝,足以拯救万民了。
要知道,平常红薯亩产也就在四五千斤的样子。红薯亩产最高纪录是绵阳市,实地实收亩产达5015.84千克,突破万斤大关。如果想要提高红薯产量,必须是短藤蔓的品种和高水肥地块,结合矮壮素等控制地上部分生长。
朱兴明带来的这个新品种,确实能达万斤之巨。不过,这在崇祯皇帝等人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座粮山搬到了你眼前。
崇祯皇帝虽然不知道种地,却也对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知道不少。寻常百姓种植作物,一亩地产两三百斤都是逆天了。甚至于,几十斤都是家常便饭。
ddyveshu。ddyveshu
天降神物!异血附体!群仙惊惧!万魔退避!一名从东洲大陆走出的少年。一具生死相依的红粉骷髅。一个立志成为至强者的故事。一段叱咤星河,大闹三界的传说。忘语新书,已完本凡人修仙传魔天记。...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
地球元气复苏了,但这真不是地球灵气复苏的故事,而是一个流浪宇宙的故事。...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