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们这群小家伙,为大唐的立下了大功,朕定要重重赏你们,来人,宣旨!”
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一道旨意缓缓展开:“大唐皇帝陛下诏曰:平安县伯刘欣,程处默,李崇义,尉迟宝琳等人,受命出使林邑国,沿途铲除暴徒,弘扬正义,严惩贪腐,更兼为大唐引入了高产水稻,朕心甚感欣慰。鉴于功绩卓越,特封刘欣为安平县侯,兼任致果校尉;程处默特封为振威副尉;李崇义、尉迟宝琳等人亦特封为致果校尉,并准入御林军,以彰其功,钦此!”
然而,旨意刚宣读完,朝堂上却突然响起了一阵反对之声。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一位御史挺身而出,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臣亦反对!”另一位大臣紧随其后,言辞恳切,“臣以为,侯爵之位应以军功为凭,刘欣并无显赫军功,何以晋封县侯?”
“正是,陛下,此举违背我大唐律例,难以服众啊!”又有几位大臣附和道。
“臣等附议!”一时间,朝堂之上反对之声四起,让刘欣、程处默、李崇义等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跪在地上接旨也不是,起身也不是,他们一时之间也手足无措。
更让刘欣感到尴尬的是,这些反对的声音似乎只针对他一人,对程处默、李崇义等人的封赏却无人问津。
这并非因为众人有意忽略,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毕竟,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就在一旁虎视眈眈,谁敢轻易触怒这些武将的逆鳞,恐怕在朝堂之上也难以全身而退。
更何况,程处默、李崇义等人所封的武职对这些御史而言并无直接威胁,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相对有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刘欣的封赏对这些御史来说并无实质影响,但他们之所以如此反对,更多的是出于嫉妒。
毕竟,刘欣的爵位如果再升一级,便将达到从二品的尊贵地位,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荣耀。
面对群臣的激烈反应,李二陛下只是冷笑了几声,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屑。
“说完了?还有没有人反对?那朕就来给你们讲讲这群孩子的功劳,你们知道他们为大唐带来了多大的利益吗?”李二陛下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与不满。
“回禀陛下,不就是出使林邑国吗?不就是杀了几个贪官吗?这也算大功?”一位御史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你们知道什么!”李二陛下怒喝道,“整天只知道瞎嚷嚷,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反对!
朕告诉你们,大唐派出的使团最重要的任务是寻找高产水稻,这种水稻的产量远超我大唐现有的水稻品种,更关键的是,它在我大唐的部分地区可以实现一年三熟!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在场的每一位大臣都不是傻子,他们都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种水稻真的能在大唐广泛种植,那么大唐的粮食产量将有可能实现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这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泼天的大功。
到那时,别说刘欣的爵位升一级,就是升三级也不为过。
这句话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唐将彻底告别粮食短缺的困境,饥饿将成为过往云烟,不再困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然而,刘欣对此却持保留意见,并非他对新型水稻的高产潜力有所怀疑,而是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
在这个封建社会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也难以彻底根除贪腐与世家大族的横暴。
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局限,更是整个时代的枷锁,是刘欣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的现实。
只见李二陛下慷慨激昂,唾沫横飞,他从未体验过如此畅快淋漓的斥骂,尤其是当看到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御史们此刻哑口无言,更是让李二陛下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喜欢哥在大唐挂了名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哥在大唐挂了名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生存,很容易。 生活,很艰难。 我族,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 我族,誓不为奴!...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