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XX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国尉府。
国尉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武职,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上将军。魏国的国尉与哪一国的国尉都不同,因为这是三代国尉,并不是一个人做国尉。
一连三代人都当国尉,在战国历史上仅次一家。久而久之,这家就以官为姓,人称尉氏,至于真实的姓氏,早已不为人记得了。
事实上,这个家族不是三代国尉,而是四代国尉。只不过,第四位国尉不是在魏国,而是在秦国,这就是尉缭家族。
第四个仕于秦国的人,就是名垂千古的尉缭。
尉缭这个家族,是以官为姓,这在战国时代很是常见。至于他的祖父、父亲叫什么名字,已经难以考证,本书中就称为“老缭子”。
据说,“尉缭”这个名字,是尉缭的曾祖父使用过的,因而,历史上有两个尉缭。一般说的尉缭,是指最后一个尉缭,即辅佐秦始皇成就一统伟业的尉缭。
老缭子约莫五十岁,身体健壮,极是精悍,一身的威猛气势,跪坐在矮几上,打量着短案上的文告,眉头拧得很紧。
尉缭恭恭敬敬的站着,没有出声打扰其父。
尉缭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材壮硕,气质与其父截然不同,其父威猛,尉缭却是清雅,让人生出亲近之意。
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转动之际,透着睿智。
“缭儿,你是想去参与抡材大典?”老缭子终于抬起头来,打量着尉缭。
“是。”尉缭点头。
“百年战国,就未有如此操持抡材大典的,这个秦异人好大的手笔。”老缭子眉头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道:“他为士子读书人解决了舟车吃喝之资,前去参与抡材大典的读书人、士子必然不在少数。再者,七大战国皆要参与,意在招揽人才,若是一战成名,便可入仕,这是一条捷径,士子会趋之若鹜。因而,这次抡材大典必然是人才汇聚,开百年战国未有之盛况。”
老缭子的眼光极为了得,一语道破玄机。
抡材大典本就是成名入仕的捷径,在抡材大典上一战成名,身价倍增,所交非富即贵,会为各国招揽。七大战国参与,招揽人才之意已明,仕子们还能不去的?
“学而优则仕”,这是数千年的教条,却是很经典,数千年没有改变的经典话语。
“爹,孩儿此去,非要入仕,是想见识天下人才。”尉缭说出想法。
“哦。”老缭子问道:“你以为这次一定会有盘盘大才?”
“一定会有!”尉缭非常笃定,道:“长平大战后,秦胜赵败,天下大势已明,操于秦手,秦国一统之势已成。以前那些观望的人才,一定会趁机出世。”
长平大战的影响太深远了,大大的缩短了中国历史的统一进程。
“你是为秦异人去的吧?”老缭子眼中精光一闪。
“是的。”尉缭没有否认,道:“天下大势已操于秦手,只要秦国恢复国力,再出一明君,聚集一批雄杰之士,就可以大举东进,扫灭列国,成就一统伟业。”
老缭子挥手,阻止尉缭再说下去,道:“这个秦异人异军突起,名为操持抡材大典,实为秦国聚集人才,若是稍有眼光的人,都会选择秦国,成就一番伟业。能有如此深远目光者,定非常人,秦国正需要这样的明君。你此去,非为参与抡材大典,实为察秦异人可否造就,可否成就伟业?”
“秦王二十余子,近百王孙,未闻有杰出者,这个秦异人能有如此眼光,能如此操持抡材大典,颇让人感兴趣。”尉缭点头承认。
“自祖父之时起,我尉氏三代国尉,深受魏恩,本不该弃魏。可是,非我尉氏不忠,实是魏国一代不如一代,不是享乐,就是邀名,无真才实学矣。纵然我辈有心尽忠,愿为国出力,魏国已无力回天。”老缭子仰天一叹,道:“非我魏国无才,实为人才无用,不得不远走他邦!先有张仪、乐毅、范睢,后有吾儿。悲乎!”
魏国的盘盘大才特别多,若是用好的话,一定能成就一统伟业,却是有才不能用,徒作嫁衣罢了,让无数人感慨。
“缭儿,你此去,把兵书带上。”老缭子眼中精光暴射,道:“这兵书自你曾祖父始,已历三代,仍未成书,为父期望你能写成。”
《尉缭子》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兵书,却不是一人写成,而是由尉氏家族四代人努力的结果,最后成于尉缭。
喜欢秦皇纪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秦皇纪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生存,很容易。 生活,很艰难。 我族,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 我族,誓不为奴!...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