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吃吃喝喝,谈论些国事、异闻,时间一晃而过,李跃也就起身告辞了。
朝堂效率极高,减赋之事很快就通过了尚书台。
于明年正式施行。
诏令发下去之后,邺城一片欢腾,李跃坐在铜雀台中,依旧能听到隐隐约约“梁王万岁”之声。
近三十年来,北国轻徭薄赋者除了石勒,也就梁国一家。
常炜笑道:“殿下轻徭薄赋之举,深得人心,今日之后,江东之正统将大为衰弱!”
人都是现实的,当年石勒轻徭薄赋,北国百姓纷纷归附。
想要守住人心,就要给出诚意。
李跃想起历史上两宋,北方百姓宁愿匍匐在辽金的统治下,也不愿归附宋朝,归根结底,还是赋税问题。
“江东没那么强,但也没那么弱,桓温掌握大权后,不也在推行庚戌土断?”
英雄所见略同,梁国革新变法,其他势力也在效仿。
燕国有慕容恪、悦绾,江东有桓温,声势颇大。
开始撤销侨置郡县,清查户口,让侨民归入当地户籍,承担赋税和徭役。
仅会稽一郡就亡户归口三万余口。
与此同时,桓温铁面无私,严惩世族贵戚圈占人口,彭城王司马玄因违禁藏匿流民五户,便被桓温下廷尉问罪。
一时间,江东士族宗室震恐。
可以说江东在桓温的手上,一扫王谢荀殷以来的乌烟瘴气,颇有振作之象。
晋军也进行了扩充,大量招入“北伧”,启用勇猛善战者为将。
第四百零三章北使
“这是桓温上给建康朝廷的《七项事宜疏》。”李跃从案几上翻出一份文书,递给常炜。
常炜言简意赅的念了出来:“其一,朋党雷同,私议沸腾,宜抑杜浮竞,莫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宜并官省职,令久于其事。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四,宜明长幼之礼,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宜选建史官,以成晋书。有司皆奏行之。”
七条建议,直指江东之时弊。
很多都跟梁国的革新有异曲同工之妙。
桓温的并官省职跟李跃的撤郡划州相差不大,奖忠公之吏,褒贬赏罚,宜允其实,梁国早已在推行,就连选建史官,以成晋书,恰好,李跃也正在施行。
世上之事,冥冥之中仿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商鞅在秦国推动变法,实际上各国都在变法,从李悝、吴起到燕昭王、乐毅,从邹忌到申不害,各国都在寻求变法。
只不过商鞅做的最狠、最彻底。
如今四方鼎立,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主动改变,以增强国力,一统天下。
只是各自遇到的阻力不同,黑云军从黑云山上杀下来,梁国在一片废墟上建立,又遇上冉闵的杀胡令将中土梳理了一遍,梁国的阻力是三国中最小的。
常炜叹服,“桓温果然一代雄杰也。”
桓温这七条若是完全施行,江东只怕要咸鱼翻身了。
不过李跃或许不了解桓温的决心,却知道江东士族是些什么货色,这七条疏议中有五条是冲着他们来的,江东士族能老老实实的就范?
“成败与否,先生可拭目以待。”李跃笑了一声,又掏出一份诏书递给常炜。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穿越三年,长在乡间,有母无父,不见大千。就在张寿安心种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队车马造访,给他带来了一个未婚妻。当清俊闲雅的温厚乡下小郎君遭遇美艳任性的颜控千金大小姐,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了。...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