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对,近卫是实用主义者,齐奥朗这种连自我都要否定却活了80多岁的寄生虫,连尼采的皮毛都比不上。
喜欢超人哲学的近卫,断然是不会喜欢废人哲学。
如果尼采试图重估世界上的一切价值,齐奥朗则是要否定世界上的一切价值。
或者说,齐奥朗就压根没有试图搭建自己的哲学话语或价值体系,全是支离破碎但又包含激情的观点。这或许对于那些对佶屈聱牙的哲学术语望而生畏的文艺青年来说是个好消息,读读文学作品就可以和妹子们讨论哲学命题。
齐奥朗不算是传统哲学家,正如哈耶克不算是传统经济学家。
难道说,正是这种不专业感,才让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吗?
你能在齐奥朗身上、书中找到1000个可笑的谬误,你同样也能在哈耶克的身上、书中找到。
浅间认为哈耶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许是因为他的自由主义理论成为了优秀的社会政治宣传工具,对苏联、对乌托邦主义、对凯恩斯主义、对计划经济展开了极强的批判才获奖的。
但吊诡的是,第二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人又颁给了计划经济、规范经济的学者——康托罗维奇和库普曼斯。这两人一个苏联阵营,一个美国阵营,他们比哈耶克更懂数学和资源最优分配。哈耶克的反对者们表示,这一定是诺奖良心发现了。
哈耶克的什么经济波动理论、货币理论等获奖理由,浅间在读过的《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两本书里没有注意到,经济学模型、数学公式、统计学图表也没看到。也许是因为浅间在经济学上完全外行,他不讨厌哈耶克,他认为前社会主义支持者的哈耶克,质疑人性的出发点是怀有道德的。
如果说《供词与放逐》的道德含量有一粒盐那么多,那《通往奴役之路》的道德含量至少是一瓶海盐。
哈耶克优胜劣汰里的优,是具有旧时代骑士精神的优。他驳斥的人人平等中的平等,是《动物庄园》里的虚假的平等。
虽然哈耶克的局限性很大,非常古典守旧不切实际,不完整的理论还被没有骑士精神的[优汰人]利用了。但[人人平等]这种东西局限性更大,世界上总会出现难题,而最好的解决方案,永远是资源最优分配。人人平等和天堂一样,它太先进而遥远了,不适应这个时代人类的自负、愚蠢和惰性。顺带一提,这三个词全部都可以拿来形容齐奥朗。
批评家们若无引导,则不会产生重塑,这种行为,和只会批评孩子却不教授孩子的父亲一样,是失格的。
想到这里,浅间发现他自己,也不过是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齐奥朗。
认认真真上完数学、英语、物理、古典文,做好笔记,并对老师讲的知识点以充分的怀疑态度,备注了大量的问题,进而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简单说,就是怀疑一个约定俗成的结论,重新推导极大地提高了认知成本。
对传统价值观、道德、信仰产生怀疑,
对社会、政治结构、权利分配产生怀疑,
对人文美学、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构筑产生怀疑,
对生命和存在的状态和意义产生怀疑。
靠!是【怀疑的四重根】!
这个时候浅间才发现自己居然被虚无主义侵蚀了。
齐奥朗简直就是克苏鲁旧日的传道者。
浅间拉黑了这个人。
一早上的四节课,年级第一的有马吉彦再一次全旷了。
原因是学生会赶走消极怠工的近卫千代后,依然缺乏人手。近卫急流勇退的姿态,反而稳固了她在学生会几个粉丝心中的地位。
临近文化祭开幕,学生会的相应事务仍在增加。
有马在午休铃响后的第十分钟,抱着装有文化祭装饰的材料还有执事服的纸箱子回到一年a班的教室。
明明带着黑眼圈,却又毫无疲态的有马吉彦简直就像一个铁人。
近卫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教室布置准备的方方面面,又在一旁和负责一年a班外摆摊位的几位女生交流着工作。
外摆摊位负责人最后落到了不死川理世的头上,或许这是近卫给她的一次考验,但是,只有两天时间是不是太过分了?
不死川正拿着一份方案,和大家说明着外摆区[拍摄执事写真集]和文具潮玩、服饰美妆、零食点心等周边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外摆区与教室执事咖啡厅形成联动的几个路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浅间感觉[醍醐书屋]的两次提报,快速提高了不死川的提案能力。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枭者,勇而强也!枭者,首领也!武唐年间,天下大乱,酷吏当道,律法崩散,牝鸡司晨!主角岳峰,生而为枭,家国天下,我大唐男儿当自强...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