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PS:关于高句丽和高丽解释几句,文献中提到的高句丽,指的是公元668年以前的高丽,但公元668年以前的高句丽也有一定的区分,五世纪以前,高句丽就是高句丽,没有其他称呼,五世纪以后高句丽改称高丽,虽然在隋唐的文献中,依然将其称之为高句丽,但是在其本国,一直称呼自己为高丽,本国国王一直称呼为高丽王。
史料中又称其为高氏高丽。
在六世纪末,九世纪初,那一片疆土一直处在被统治阶段。
九世纪初,高丽太祖王建再立高丽,有大臣直言‘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所以高丽国号为高丽。
史料中又称其为王氏高丽。
也因此,文中为了便于理解,所以将两个阶段的高丽,统一称作高丽。
关于读者在评论中提到的两个王朝几乎没有多少关系,稻草也说明一下。
因为两个王朝中间有一个长达两百多年的断层,所以不存在王氏承高氏江山的说法,所以在很多文献中,才会提到两个王朝没有多少关系。
但并不代表在疆域、文化、百姓上,完全没有关系。
虽说王氏高丽不及高氏高丽庞大,但是王氏高丽是建立在高氏高丽的一部分旧土上的。
此外,唐高宗李治在灭了高氏高丽以后,先后迁移了高氏高丽的所有贵族,以及数十万的百姓,并没有将高丽的人全部迁移完。
无论是在高氏高丽期间,还是王氏高丽期间,高丽的人口都在一百多万以上。
所以有很大部分高氏高丽的百姓依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传承着高丽的文化。
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后,也继承了一部分高氏高丽的文化和百姓。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的高丽才会将高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历史,皆当成他们高丽的历史。
至于关于盛唐的问题讨论,到底是唐高宗李治初期的时候最鼎盛,还是唐明皇李隆基开元盛世最鼎盛,稻草就不做过多的解释,具体可以看一看大唐安东都护府变迁的历史。)
寇季从鸭绿江东回返了辽阳府的时候,朱能刚巧率领着麾下兵马赶到辽阳府。
寇季立马派人邀请朱能到了辽阳府城主府内。
朱能到了以后,寇季立马开口发问,“东海女直全都解决了?种世衡呢?”
朱能有些幽怨的道:“没有……”
寇季一愣,愕然道:“东海女直还没解决,你怎么退兵了?”
朱能瞥了寇季一眼,没好气的道:“自从你下了不留俘的军令以后,种世衡那厮就疯了。他骗我率军帮他将东海女直的人逼到了海角,然后堵住了人家所有退路,逼着人家出来让他杀。
我根本就插不上手,他也不让我插手。
我原想着带兵去韦室帮一帮高处恭,谁知道高处恭那厮居然威胁我,说我要是敢过去的话,他就死给我看。
我一片好心被人当成了驴肝肺,我气不过,就带兵过来了。”
寇季听完了朱能的话,感叹道:“高处恭那厮有点为老不尊了。”
朱能撇嘴道:“那可不……”
寇季哼了一声道:“我可是给他下了军令的,一个月内拿不下韦室,我就让他好看。”
朱能听到此话,叹了一口气,“那你可能要失望了。自从你下令让他们不必留手以后,他们一个个算是放开了。
他们不用抓俘虏,也不用在意攻占了那些地方以后,还剩下多少人。
所以他们就变着花样的杀人。
你也知道,在战场上,杀人远比抓活人要轻松。
如今他们手里都有足够的火器,再加上弹药充足,兵多将广。
敌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我估摸着再有七日,他们就能彻底消灭所有敌人。”
寇季皱眉道:“敌人不是一直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吗?”
朱能点头道:“敌人确实一直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只是敌人的骚扰很麻烦。你要俘虏,我们又找不到躲在山林里的那些敌人,所以就需要借着骚扰我们的敌人引路,所以在对付他们的时候,我们总是留着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进攻的速度才会变得很慢。
你下令不要俘虏以后,我们自然不用留手了,敌人自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地球元气复苏了,但这真不是地球灵气复苏的故事,而是一个流浪宇宙的故事。...
双月当空,无限可能的英魂世界孤寂黑暗,神秘古怪的嬉命小丑百城联邦,三大帝国,异族横行,魂兽霸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类卧薪尝胆重掌地球主权,孕育着进军高纬度的野望!重点是二年级的废柴学长王同学,如...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