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淡泊笃定世事纷扰心不乱(第5页)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遇事慌不慌,跟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方可闻变而不惊。

增强你的有信心

做事缺乏自信,就会惊慌失措。增强你的自信心,就会遇事不慌。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你只要将做不好的事,反复多做几次,你就会慢慢熟悉,事情能完成得很好,多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

培养理性思维

人是感情动物,却需要理性思维。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与自信,处事上遇小事可感性,遇大事必须审慎,否则就不够成熟。要跟理性的人接触,学习他们的想法跟态度。人的理性来自理论和实践,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不要错过,思考、思考、再思考。

做人要有稳重的心态,遇事沉着冷静,不因危乱的局面而发慌。即使是心中有点害怕心慌,也从不表露出来,而是稳住心神,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静制动,控制整个局面。

把心安在静中

“我最近很烦躁!”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的确,现在都市流行烦躁症。物欲社会的诱惑是一个个让人坐立不安的念头,过多欲念牵引的身心已经烦躁不安。

《庄子》中肩吾与孙叔敖有一段对话。肩吾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却不显出荣耀,三次被罢官也没有露出忧愁的神色,起初我对你确实不敢相信,如今看见你容颜是那么欢畅自适,你的心里究竟是怎样的呢?”

孙叔敖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不必去推却,它们的离去也不可以去阻止。我认为得与失都不是出自我自身,因而没有忧愁的神色罢了。况且我不知道这官爵是落在他人身上呢,还是落在我身上呢?落在他人身上,那就与我无关;落在我的身上,那就与他人无关。我正心安理得悠闲自在,我正踌躇满志四处张望,哪里有闲暇去顾及人的尊贵与卑贱啊?”

《菜根谭》有言:“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这话字句虽浅但寓意深远,人若能处于闲处,生活的从容,何以能被随意差遣?心若能安宁平静,是非利害自然远离。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

你看大街上,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脸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倦色或无奈。我们何时才能享受生命中的悠闲?哲人说:“人常常为了心中的目标奔忙,却忽略了过程。”其实,在人生匆忙的旅途中,我们是可以用心来认真体味遇到的每一处风景的。每一个悠闲的瞬间都会给你一个清朗的心境,教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你不可重复的旅程。

人不能一生悠闲,也不能一生没有悠闲,悠闲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调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调整。悠闲人生有多种多样的乐趣,出去散散步,无忧无虑,任意而行,人随脚便,脚随心便,一副悠悠自得的神态;心不在于天高地广,而在于鸟兽虫鱼,养一缸鱼,随意而观,看它们追逐、游戏,不由得心有所动,也是一种境界;品茶、啜酒、哼小曲、下棋、养鸟、看戏、玩字画,无不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悠闲实际上是一种高雅的活法,把人生看做是一种消遣,一种享受,而不是拼搏和竞争。

林语堂说过,悠闲是中国人性灵的一种表现。真正的悠闲人生来自于人心智的一种艺术活动,是一种人生品位。有了美的性灵,有了高雅的品味,你才能在各种生活中找着风韵,体验到雅致、柔和,才能享受悠闲的快乐。

人到中年,如果还不知道悠闲是一种境界,那就真的是人生虚度。一个中年人如果开始设想让自己如何过上悠闲的生活,他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了。一个年轻人如果想让自己拥有悠闲的境界,就需要现在加倍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埋单。

别将生命之弦绷得太紧,留一份悠闲给自己。从静中观物动,向闲中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在众人熙熙攘攘之中,你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观察他人的行为,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深得静养之妙。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能够在最繁忙、最混乱的时候静下心来,并有足够的涵养功夫来了解和体察事态和人情的。这样的人,也许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忙碌不休的世界,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比别人强。

世上追求名利的人很多,追求清平安闲的也大有人在。我们要学会安闲度日,放眼于广阔无垠的天地自然和历史长河之中,从一时一事的是非得失荣辱中超脱出来,淡泊名利,随遇而安。

做好心的收放

《菜根谭》上说:“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这句话讲了如何处理身的忙与闲,以及心的收与放。不为名利而牺牲身体、劳耗精神,不为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而弾精竭虑、心力交瘁。追求内心的悠闲自在,即使忙也要带着一份悠闲心情。

养成简静心态

在淡定之中找到自己事业的最爱,以一颗痴迷的心积极投入。物质利益不是和人生的追求成反比,如果你安心做事,名利会离你更近一些。有了简静心态,你往往是最清醒的,对人生的思考也是最深刻的,你能反醒自己的不足,感受生活赐予的美妙。这样,时时鞭策自己,才会对生活充满了敬重。

放下执著心

我们尽可以放开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无法长久存留的,不去钻进欲望的沼泽。心是荣辱的关键,有心恋荣辱,荣辱处处在,有心舍荣辱,荣辱处处无。不为利诱,不为名染,不为情牵。世上的是是非非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为何让自己偏于执著呢?

人生就像一场戏,尽管剧中曾经风光、繁华过,一旦落幕,一切归于寂静。我们不需要逃脱人世,过隐居山林的世外桃源生活,但是,一定要善于在闹中生活,善于在忙碌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

学会境随心转

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充军,一次刑场陪斩,经历不可谓不坎坷。

雍正四年(1726年),谢济世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田文镜十大罪状。田文镜深获雍正皇帝的倚重和宠信,谢济世的弹劾引起雍正的不快,谢济世不看皇帝脸色行事,仍然坚持弹劾。雍正认定谢济世是“听人指使,颠倒是非,扰乱国政,为国法所不容”,免去谢济世官职,下令大学士、九卿、科道会审。严刑拷打之下会审官员没有拿到谢济世的犯罪证据,雍正仍然以“要结朋党”的罪名将谢济世拟定斩首,后来改为削官谪戍边陲阿尔泰。

经过漫长艰难的跋涉,谢济世与一同流放的姚三辰、陈学海终于到达陀罗海振武营,他们商量着准备去拜见将军。有人告诉他们:戍卒见将军,一跪三叩首。姚三辰、陈学海听后很是凄然,为自己一个读书人要向人行下跪磕头的大礼而难过。谢济世像是没事似的,心情轻松,不以为意。他对两个同伴说:“这是戍卒见将军,又不是我见将军。”

等见到将军,将军对这几个读书人很是敬重,免去了大礼,还尊称他们为先生,又是赐座又是赏茶。出来的时候,姚三辰、陈学海很是高兴,脸上露出得意神色。谢济世一脸平静,他说:“这是将军对待被罢免的官员,不是将军对待我,没什么好高兴的。”两个同伴问他:“那么,你是谁呀?”谢济世回答说:“我自有我在。”

谢济世这样一番回答,言语之中有对自己的信仰和尊重,到达了完全超脱的境界,修炼出一个完整的自我,超然物外,宠辱加身,心无所动,不为形役,外界的宠与辱都不能触及和伤害他那高傲的灵魂,哪怕面对自己的生命即将被剥夺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在谢济世眼里,没有得意,没有失意,有的是对自我的肯定,对灵魂的把持和坚守。

洪应明说:“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人要活得自在,没有烦恼,就要能够境随心转。不被外境所转,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得自在;你被外境转,被烦恼束缚,你怎么能自在?

人、事、物都是外在环境,个人力量很难完全掌控。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热门小说推荐
未来天王

未来天王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我是光明神

我是光明神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仙宫

仙宫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妖夏

妖夏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原血神座

原血神座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