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第2页)

“所有人到齐了。”站在众人面前的杨明志扫视一眼,开门见山的说:“我们已经完成的突击步枪基础版的样枪,上级虽然尚未给予我们生产许可,新西伯利亚方面已经尝试自己做,那些工厂已经开工。

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一基础版本,研发出它的一些变种。至于是怎样的变种,你们已经知道。

对!就是班用机枪和短突击步枪!

我们要研发一个枪族,所有的枪械使用同样的中间威力弹,现在让我们将其他家族成员研发出来。

首先,由我亲自带队,我们先把班用机枪的工艺图纸画出来。”

话音刚落,办公室内的气氛一片热烈。

局长刚刚抵达就开始了研发工作,大家作为局长的帮手,在完成基础版样枪的同志,也仔细看了局长其他的图稿。

班用机枪,它不是轻机枪也不是重机枪,据局长所言属于一种新的类型。

它就是装备给步兵班的一款武器,该武器必须是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兼顾火力和精确性。波波夫等人看来,局长提出这个想法,肯定是参考了德军的班组配置。

一支标准的德军步兵班,十个战士就是为一挺通用机枪服务,在旷野中战斗,每个班一挺MG34,火力的确强劲。只是MG34的弊端就是射速太快,火力故而强悍,给予普通步兵的也是沉重负担。

弊端是有,德军之所以能够长期容忍,还是源于它给予步兵班的战术优势实在太大了。

如今一般的苏军步兵班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火力,新组建的许多普通步兵师部队的步兵班,十个战士八支莫辛纳甘,班长手持冲锋枪外,唯一的机枪手操持的也是捷格加廖夫机枪。

大转盘里有47发弹,一个步兵班往往携带四个大盘子参战。反观德军,步兵班携带的装载三百发弹链的弹盒,往往要带五个。

旷野作战模式,明明是苏军占了下风。

波波夫琢磨着,等到突击步枪开始大规模装备,苏军步兵班在旷野作战,也将拥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德军的MG34射速特别快,它作为步兵班武器本身就是不务正业,对空射击才是其本职工作。波波夫完全知晓其射速快的原理,所以在沼泽地,自己和局长一番探讨,愣是通过削弹簧的方式,愣是把一批缴获的MG34射速削减到每分钟900发。

即便如此也太快了。

一款优秀的武器可能不应该射速太快,它打出的子弹务必精确,射速与后坐力、枪口震颤,都应该使得体重仅七十公斤的战士能够控制得住。若是到了战端激烈之时,它也当可以倾泻火力。

仅就射速而言,波波夫觉得,沙俄乃至苏联自产的老式水冷马克沁,它的那种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恐怕就是火力和后勤压力之间的最优选择。

户外寒风呼啸,整个天空竟没有云彩,今日的气候的确反常!

太阳落山一半,时间已经是所谓的秋分,气候是寒冬无疑了,从今日开始,新西伯利亚的黑夜是将将越来越长,直到冬至的极限。

时间才下午三点半,波波夫看看表,再看看伏案对着一张大白纸工作的局长,寻思着有些话还是等会儿再说。

每个设计员都分得了任务,当然核心的工作还是杨明志在做。

波波夫自己也有工作,即作为监督员,督促普通设计员完成辅助性绘图。

介于靶场试验已经成功,新枪甚至经过了连续三千发射击的疯狂试验,事实就是如此,就算膛线被磨短轻微变形,继续射击并不影响。已经报废的那把枪所接受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其改造成班用机枪就是非常容易的。

当然,就是操作班用机枪作战,射手也不可能两个小时打出去三千发子弹!

射手不是笨蛋,射手的战友们所携带的子弹也有限,而敌人已经永远不肯能像当年坦能堡战役时那样,以密集队形冲击机枪阵地。

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些崇拜精神胜利无敌论的日军,才会搞什么自杀式的玉碎猪突。

结果只有一个——杀敌八十,自损一万。

热门小说推荐
大刁民

大刁民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万界天尊

万界天尊

天为何物?  高高在上,威严莫测,是法则,是戒律,是无情,是冷酷。  天意,何也?  俯瞰众生,操持风云,褫夺赏罚,随性而为。故,天意不可测,苍天不可近。...

凰妻倾世

凰妻倾世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牧神记

牧神记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