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1章 刘据的悲剧原因 父不知子(第1页)

长孙皇后何等聪明?

作为从小出身世家,并一路陪伴李世民走过血雨腥风的她,立即就听懂了李世民话中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的是,刘彻是害怕,一旦太子刘据继位之后,就会出现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所以才提前灭了公孙氏一门?”

李世民点点头,朝长孙皇后抛去一个知我者皇后的笑容,方才继续说道:“灭公孙氏一门,只是为了削减卫氏一族的势力而已。当然不乏刘彻担心太子刘据继位之后,恐怕会压制不住外戚专权的局面。”

“所以为了江山社稷考虑,才不得不提前未雨绸缪。”

“其次就是刘彻本人的经历让他对外戚势力极为忌惮,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当然不会把外戚专权的后患留给下一代的君王。”

“这一点,从武帝晚年立太子刘弗陵而杀其母勾弋夫人也能看出。不管是他的儿子哪一个继位,其儿子身后的母族势力,都是必须得削弱的。”

事实也如唐太宗所想的这样。

作为大汉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皇帝,刘彻可谓是将外戚势力从始至终玩弄于股掌之中。

从早期的刚刚亲政时不得不重用外戚田氏与窦氏,到后来田氏倒台以后,窦家一家独大。武帝出于战争和政治的需要,又接着扶持起卫家与窦家相争,以此达到平衡朝局的目的。

到了最后的最后,眼看着卫家势力越来越大,武帝便故意冷落皇后,转而专宠李夫人,扶持李氏崛起,制衡卫氏和其下的公孙氏,这都是他的惯用手段之一。

对于刘彻来说,只要皇权牢牢在手,外戚可以有很多个。但有一点,若是太子过度偏向甚至于依赖母族的话,那么就必须得敲打敲打了。

所以,这才武帝一直以来,表现得不喜欢刘据的根本原因。因为太子的表现,明显太过偏向母族卫氏了。

然后就是,在汉武帝最初的设想中,原本是打算扶持以卫青,霍去病,公孙贺三方为首的外戚势力作为太子的后盾。

三方互相支持太子的同时,又互相制衡,如此一来,等到他晚年驾崩的时候,政权也能够平稳的交接给下一代。

可霍去病和卫青的先后去世,明显打破了他最初的格局设想。

支持太子的三方外戚势力中,卫霍两家在两大战神没了之后,虽然看起来依旧强盛,但实际上已暗有日薄西山的之相。

反倒是三方中最不起眼发的公孙氏一族,随着公孙贺的军功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三家中的领头羊。这也就罢了,毕竟都是为了太子效力,刘彻想想也就忍了。

可偏偏就是刘彻这一忍,更加导致了公孙氏在朝中的跋扈。到了此地步,公孙氏一族不死都不行了。

同时,为了继续延续对匈奴的作战策略,以及制衡一家独大的公孙氏,刘彻又不得不扶持起另外一个外戚李氏,以此来平衡朝野的局势。

可以说,终武帝一生,可谓把制衡之道玩到了极致。

可即便如此,在面对事关身后事的安排上,他还是毫不留情的灭掉了公孙氏这个潜在的威胁,而选择放过了卫霍两家。

一是因为霍家还有一个霍光,是武帝特意留给后继之君的孤臣,作为同样是用来制衡朝局用的后手,自然不可能轻易将其灭掉。

热门小说推荐
择天记

择天记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

逆鳞

逆鳞

天生废材,遭遇龙神附体。继承了神龙的意念和能力,生鳞幻爪御水龙息行云降雨,肉身无敌。在这个人人都想屠龙的时代,李牧羊一直生活的很有压力。...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医门宗师

医门宗师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