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酒虽然不好,但菜似乎很合胃口,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由于心情好,大家你来我往,互相喝了不少酒。
“柴火烧的土灶锅巴粥呢?这可是正宗的美食啊。”纵捭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路宜军说。
“没闻到香味吗?马上上来。”我说。
一阵饭香味飘过来,柴火烧的农家土灶锅巴粥上桌了。
每人面前放了一碗,大家呼哧呼哧地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有的还加了一碗。
“我特别想念我老家的锅巴粥,想念那种柴火烧出的锅巴独有的香味儿。我们现在喝的锅巴粥,正是我印象中的锅巴粥。”路董事长说。
“说说你锅巴粥的故事吧,不能什么都让小刚说了,不能让小刚包场了。”省委书记上官云飞说。
“好吧,我就给大家聊一聊锅巴粥吧。”路董事长说。
“小时候,我家里都是用柴火做饭,用老式灶台做锅巴粥非常方便。我母亲煮饭,我就在一旁添火。她把米放进锅里熬煮,然后开始洗菜,切菜,我时不时地揭锅盖,看看米煮开花了没有。”路董事长说。
“米煮开花后,母亲赶快舀起来,放进筲箕里,筲箕下面是一个陶瓷盆,浓浓的米汤顺势流进陶瓷盆里。这米汤就是做锅巴粥最好的材料。”路董事长说。
“焖饭是技术活。母亲将煮熟的米饭放进锅里,用筷子划拉成一座小山似的,戳许多洞,顺势舀半碗水,往饭里均匀的淋一次,盖上锅盖,便烧火焖饭。这火,不大不小,太大了,容易使饭烧焦,锅巴黑糊糊的,不好吃;火太小了,烧不出锅巴,锅巴粥也做不成。”路董事长说。
“每到焖饭这环节,母亲总是拿过我手里的火叉,亲自烧火,找一个软软的草把子,塞进灶膛里,趁着余热,使劲地往里吹了吹,草把子便熊熊燃烧起来。接着,她用火叉在灶膛里翻些灰盖在草把子上,将火叉压在草把子身上,这大火,便压下阵去了。”路董事长说。
“一阵阵饭香扑鼻而来,母亲赶紧盛起饭,将米饭铲进筲箕里,锅面上留下很大一个漏斗形的大锅巴。母亲将锅巴轻轻铲起来,捣碎,倒进温热的米汤,用大火煮了。”路董事长说,
“待米汤烧开,用文火,慢慢熬煮,半个多小时工夫,一锅香浓爽滑的锅巴粥就好了。还未揭开锅盖,一股浓香便萦绕厨房,我不禁口舌生津,赶紧拿碗朝灶台奔去。舀起锅巴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现在想起来,那不仅仅是吃粥,那是一种享受。”路董事长说。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只要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上官书记说。
“上官啊,你是不是把你记忆中的锅巴粥说一下呢?”路董事长说。
“好啊,恭敬不如从命。所谓美食,在不同人的嘴里会有不同的感觉。一些人可能认为美食是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千古流传、不断革新、反复研磨,被普遍赞誉为美味的经典口味,比如八大菜系,皆可称为美食。”上官书记说。
“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美食是在吃一种理念,在吃理念的这些人当中,多是为了健身,为了延寿之目的,才坚持不懈地吃,久吃生情,故视之为尤物。还有一部分人家庭贫困,捉襟见肘时,口中常年的寡淡,则认为美食就是多放油,多放肉。”上官书记说。
“比如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而在我看来,美食就是在吃一份回忆,在我还是懵懂少年时,就认为最美味的食物是吃完饭后,奶奶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锅巴粥。”上官书记说。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饭煲,都是用土坯砌成的老式灶台,塞一把柴禾,炊烟袅袅,井罐中的水烧得滋滋的响,奶奶用半个葫芦做成的瓢,舀一点水,淘一点米,直到最后将米中的沙子都筛出来,淘好的米倒进灶锅里,加适量的水,就开始往灶膛里一把把地塞柴火,烟雾缭绕中,看着米煮开花了。”上官书记说。
“奶奶就赶快将米舀起来,放进一个专门盛饭的簸箕里,簸箕下面放一个大大的瓷盆,牛奶一般粘稠的米汤,就顺着簸箕缝隙流进瓷盆里,这米汤就是做锅巴粥不能缺少的元素。”上官书记说。
“沥出米汤后的饭,只是个半成品,将米饭重新入锅焖煮。用筷子把米饭划拉成一座小山似的,然后拿筷子在上面插许多小洞,奶奶说这样做的饭才不会夹生。待到米饭煮熟时,将上面的米饭铲进簸箕里,留下的是贴着锅底的一个很大的漏斗型锅巴,这又是锅巴粥的另一必备元素。”上官书记说。
“将锅巴轻轻铲起来,用锅铲捣碎,倒进温热的米汤,用文火再慢慢煮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锅巴粥就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让浓浓的锅巴香弥漫我的嗅觉和身心。锅巴粥稠稠的,粘粘的,闻着都香,啜上一口,家的滋味就在这浓稠的粥里被喝进了心间。”上官书记说。
“现如今,虽然我吃过许许多多的饭店餐馆的锅巴粥,但想要找到一家能做出正宗的、地道的土灶锅巴粥,却很难很难。记忆里,依然留存着奶奶煮的锅巴粥那喷香的滋味,这滋味绵延在我的成长岁月,叫我时时回忆起童年的味道。”上官书记说。
“今天,我很感谢翁书记、卢市长、钱县长、小刚,让我真正尝到了正宗的、地道的土灶锅巴粥,让我再次想到了我奶奶,想起了童年的味道。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真希望回到童年。”上官书记说。
“冷省长,光闷着头吃不行啊,你是不是讲一下你的锅巴粥故事呢?”路董事长说。
“好啊,此情此景,你不说,我也要讲。”冷省长说。
“在我生活的小城,对于吃,有句谚语叫‘花园红烧肉,稻草锅巴粥’。红烧肉小锅小灶可以做,但原汁原味的锅巴粥却难以做出来。这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没有土灶,二没有稻草,想吃都做不出来。”冷省长说。
“锅巴粥是我一家人的最爱,尤其是母亲,到城里后念念不忘。在母亲的带动下,我也特别喜欢吃锅巴粥。我记得多年以前,住在城郊的姐姐老房子改造,为了让母亲吃上锅巴粥,她在厨房打了个土灶。土灶砌红砖,抹水泥,烟囱倚墙脚上行,灶面两口锅,一里一外,里边锅烧开水,外锅煮饭,锅边沿都铺着白瓷片,美观又实用。”冷省长说。
“母亲执意要亲手煮锅巴粥。煮锅巴粥,得小火焖锅巴。姐姐没有种田,稻草是没有的,做房子的废旧木料倒有不少。木料劈成干柴后火焰太旺,为了准备细柴火,母亲到山上耙了一篮子松毛,又在院子里的树下扫了一袋子落叶。在姐姐家,母亲摸着灶台高兴得合不拢嘴。”冷省长说。
“母亲熟练地淘好米,在两口锅里上好水,用松毛引着火,又在灶门口慢慢添加干柴。柴烧起来了,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看锅盖上冒出水汽,母亲把盆里的米倒入外边的锅里,一会坐下用火钳添几根干柴,一会弯腰用锅铲搅动锅里的米。灶膛的柴呼呼燃烧,锅里的米翻腾跳跃。”冷省长说。
“米煮得半生熟的时候,母亲退了些柴火,把饭筛子搁在铝盆上,舀起锅里的米饭到筛子里过滤。很快,筛子里是半生的米饭,铝盆里是浓稠的白米汤。”冷省长说。
“母亲把饭倒进锅里,用筷子疏散,戳几个气眼,把臭豆腐蒸在锅边,盖上锅盖返身到灶下,夹一把松毛落叶丢到红彤彤的柴烬上。瞬间,松毛噼啪作响,不高的火焰蚕食着树叶,松香饭香弥漫开来。”冷省长说。
“母亲在乡里老家用了几十年土灶,最清楚蒸锅巴要小火,农家话叫‘慢慢蓄’。过去的稻草火焰低,温度不高,一个草把子烧完,将熄未熄的草灰温腾腾的,把锅底的米饭‘蓄’得恰到火候。”冷省长说。
“母亲用松毛落叶代替稻草,隔一会加一把,小火慢烧,蒸汽冉冉上升。十来分钟后开锅,米饭飘香。母亲揭开锅盛饭,一层厚厚的锅巴黏在锅底,沿圈铲起,黄灿灿的如一面饼。她边掐一块丢到嘴里嚼得脆响,边把一盆米汤倒进锅里。”冷省长说。
“‘刺啦刺啦’,锅里开了花,锅巴发软,米汤冒泡。母亲又夹一些松毛到灶膛,慢慢煮,慢慢焖,待米汤飘出一层白沫,一锅香气四溢的锅巴粥便煮好了。”冷省长说。
“母亲平时饭量小,端起锅巴粥却能吃三碗。边吃讲过去的事,说饥荒时,外婆用一口粥救了她的命;说她生我们时,啥都吃不下,就是锅巴粥能让她开胃;还说红烧肉再好,是有钱人的口食,锅巴粥是原味,原味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的。”冷省长说。
“我们现在吃的锅巴粥,跟我记忆中的锅巴粥完全是一个味道。路董事长说,吃出了一种享受。上官书记说,吃出了童年的味道。而我觉得,我吃出了一种母亲为我们操劳的味道。”冷省长说。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