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藩镇割据是唐后期政治上的最严重的问题。溯其渊源,与唐朝兵制的改革有关。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以前实行府兵制,当时军府多在关内、中原地带,“内重外轻”。开元后期,府兵制瓦解,实施募兵制,节度使长期专兵,朝廷直接掌握的军队锐减,成为“外重内轻”之势。安史之乱后,国力大衰的唐朝无力消解归降的安史余部,便授以节度使称号,以为笼络之计。藩镇割据首先起于安史降将。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的许多节度使权力加重,各自为政,不听中央调遣。藩镇割据日渐形成,统一的唐朝被肢解,四分五裂,战祸迭起。
唐朝的藩镇大小与作用各不相同,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其中为害最甚的是河北三镇,即李宝臣占据的成德镇、田承嗣占据的魏博镇、李怀仙占据的卢龙镇。三人皆为安史旧部,归降唐朝后演变成独霸一方的军阀。除河北三镇外,还有相卫镇、镇冀镇、淄青镇、宣武镇、淮西镇等。这些割据一方的藩镇,自置文武将吏,赋税不入朝廷,节度使一职,或父子相传,或由兵将拥立,俨如独立王国,时而叛唐,时而联合,不受中央节制。甚至在长安附近的同、华二州节度使周智光,也敢抗拒唐朝中央,并且大言道:“此去长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令诸侯,唯周智光能之。”可见藩镇的嚣张跋扈已达极点。唐朝廷虽弱,仍然和藩镇割据势力作了一系列斗争,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是“四镇之乱”。德宗时期,李惟岳擅承李宝臣节度使之职,李纳擅承李正己节度使之职,唐朝廷对这两起子承父职的行为不予认可。于是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李纳、魏博田悦、成德李惟岳四镇联合反唐,演成四镇之乱。梁崇义、李惟岳在与唐军作战时败死。之后,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称赵王,魏博节度使田悦称魏王,淄青节度使李纳称齐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又联合抗唐,这次叛乱称为“四王之乱”。由于唐军讨伐无功,唐德宗只好下令,去掉四镇王号,名义上归唐,事实上仍由他们各据一方。第二次是“奉天之难”。783年农历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在河北诸镇支持下自称楚帝。唐德宗发兵进讨,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诏率泾原兵东下勤王,路经长安时,当地不仅未给赏赐,反倒犒以粝食,激起泾原兵变。军队攻入长安城,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此即“奉天之难”。兵变军队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眦为帝,国号秦,后改为汉。唐德宗在各地勤王军队协助下,历时近一年才收复长安,消灭了朱眦。第三次是唐宪宗实行削藩政策,取得短期效果。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817年,宪宗任命宰相裴度统率全军,进讨淮西。唐将李恕雪夜率9000士兵突袭蔡州,生俘吴元济。这是唐中央政府所取得的唯一一次对藩镇的胜利。此后,淄青、卢龙、成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唐朝恢复了表面上的统一。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并防止藩镇势力的扩大,宰相李吉甫在一年多时间里,调换了36个节度使,是唐朝廷抑制藩镇势力的一个强有力措施。然而,这一局面仅维持了三年,820年,宪宗被宦官谋杀后,河北三镇又相继反叛,藩镇割据再次抬头,一直延续到唐亡。
藩镇割据对唐朝社会政治经济危害极大,顺宗时的永贞革新,其目的之一便是削弱藩镇,然而仅昙花一现。日益走向衰败的唐王朝已无力回天,藩镇割据势力依然跋扈嚣张。
天生废材,遭遇龙神附体。继承了神龙的意念和能力,生鳞幻爪御水龙息行云降雨,肉身无敌。在这个人人都想屠龙的时代,李牧羊一直生活的很有压力。...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地翻云布雨。叮,超级学神系统正式开启...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
苍茫大地,未来变革,混乱之中,龙蛇并起,谁是真龙,谁又是蟒蛇?或是天地众生,皆可成龙?朝廷,江湖门派,世外仙道,千年世家,蛮族,魔神,妖族,上古巫道,千百...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