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张三:下面终于轮到万众瞩目、万众期待的鳌拜吐槽了!虽然四大辅臣中鳌拜名列最后,但权势最大,名气也最大。在鳌拜发言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问,希望能够得到回答,以下问题不计入吐槽时间!
第一个问题,康熙初有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但为什么鳌拜就成了一家独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索尼: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要想把这件事情搞明白,就得先搞明白,康熙的四大辅臣,到底是如何组成的。
在顺治十八年的正月初二号晚上,24岁的顺治皇帝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天花,然后就这么夭折了。随后,大学士麻勒吉和侍卫贾卜嘉拿着一道据说是“遗诏”的圣旨,面见孝庄太后,然后在圣旨的帮助下,册封皇三子,也就是当时只有八岁的玄烨,继承了皇帝的宝座。
张三插话:当然也有人说顺治出家当了和尚!
索尼选择了无视这个问题:不过,这两份诏书其实并不是顺治皇帝亲笔写的,而是孝庄皇后和八旗王公大臣用顺治皇帝的名义写的。就是皇位的归属,也要孝庄太后来决定。玄烨只有八岁,登基之后,便是康熙帝,他当时根本无法行使权力,所以需要如万历一样必须要有一个或几个辅政大臣作为帮手。
那时,满朝文武纷纷上书,要求孝庄太后施行垂帘听政,但她不肯,便推举了一些有能力的人来做这件事。在顺治年幼时,主要由多尔衮摄政,被称为“皇父摄政王”。因此这一次,孝庄太后没有采取皇族辅佐的政策,而是让外族官员辅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防止皇室中人起了什么歪心思,还可以起到牵制作用。
不过,这样的话,四大辅政大臣的人选,就显得太过草率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首先,四大辅政大臣自已就很害怕。在知道我是四大辅臣之首后,我第一时间就给皇帝上书,说我没有这个本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低调,但实际上,我主要还是很担心的八旗亲王们不服我们几个奴才。
第二,四大辅臣之间的关系不平衡。这四人之中,我是正黄旗的,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遏必隆和鳌拜是镶黄旗的。那就意味着,四大辅臣中三个是两黄旗,而苏克萨哈一个正白旗,那就更显得单薄了。
第三,作为四大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排名在鳌拜前面,鳌拜心中不服。在入关之前,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蓝三旗,进入中原之后,多尔衮把自已管辖的正白旗并入了上三旗,把正蓝旗变成了下五旗。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现在的正白旗依旧是下五旗。不过,四大辅政大臣之中,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排名老二,那么跟在他身后的遏必隆、鳌拜等人,自然是不服的。
从这四人的经历来看,我虽然年龄最大,在四大辅臣中也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了,但在顺治十八年,我已经六十一岁了,而且还患有一场大病,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在此背景下,鳌拜的身份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虽然这份遗嘱将鳌拜放在了最后,但是鳌拜所起的作用却是最重要的。
我还活着的时候,可以凭借自已的权威去调和鳌拜、苏克萨哈、乃至背后镶黄旗、正白旗之间的纷争。因此我只是在平衡,真正做事情的,还是鳌苏二人。康熙四年孝庄给康熙选妃,本来满清的帝王,都是以蒙古女人为后,皇太极和顺治也都是这样。但孝庄太后出于对四大辅臣的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我的孙女赫舍里氏做皇后。我当然明白太后之意,所以他们三个辅臣在我面前还是很老实的。但我毕竟年纪大了,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这下子,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鳌拜与苏克萨哈的争端了。苏克萨哈势力的本来就弱,再加上两黄旗还是皇上亲信,苏克萨哈的败局已成定局。
索尼一亡,苏克萨哈一去,遏必隆与鳌拜利益一致,对鳌拜所行之事均是默许,于是他再无政治上的竞争对手,登时一家独大,成为独揽大权的权臣。
康熙:有些问题也到了该讲清楚的时候了。朕就谈谈当时的情形吧?
鳌拜成为权臣,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权臣,不是在辅政之初,也不是在辅政中途,恰恰是要交出辅政大权的时候。朕读了二十多部史书,发现无论是霍光还是张居正,当面临交出权力的时候都会面临鳌拜同样的问题。
权力是味毒药,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那怕明明知道只是暂时借来的权力,也很少有人愿意交出去,历史上的霍光为此不惜让一个年轻的汉昭帝莫名其妙的死了、废了一个在位仅27天的废帝刘贺又重新立了一个跟自已家族有密切渊源的汉宣帝;张居正不惜令朝野谩骂也要夺情不给死去的父亲回家守孝。鳌拜在太宗的时候是忠臣,在圣祖的时候是忠臣,为了主子皇帝不惜与大权独揽的摄政王多尔兖兵刃相见。但那也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执掌过多尔兖那么大的权力。作为一个八旗权贵大臣,在皇权面前说到底还是一个奴才,现在突然有了一个凌驾于曾经的旗主甚至皇帝的权力,以鳌拜的性格,放弃难免是有些患得患失。更何况,在作为辅政大权之间,鳌拜虽然名列四大臣之末却是出力最多的那个,所做的一切,虽然有利于大清,但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对不效忠他的大臣随意罢免。不免给人以结党营私、专横跋扈、陷害异已的名声。事实上恐怕到了最后连鳌拜自已也不知道,在辅政期间所做的每一件事,哪一件是为了皇权,哪一件是为了自已。
鳌拜他代表的也不是他自已一个人,他代表着镶黄旗的势力,交出权力他不仅要给自已一个安全的保证,而且要给背后的势力一个保障。而越来越激化的黄白矛盾却令鳌拜以及他背后的势力,不敢轻易放弃权力,至少不敢在对手没有放弃权力之前放弃权力。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七月,苏克萨哈被鳌拜定为不满朕亲政的大罪,处死籍没。这样,康熙初的四辅臣中就只剩下一个唯唯诺诺的遏必隆,鳌拜的势力就在康熙六年到八年五月他被擒前达到了顶峰。从他个人来说,他被授为一等公,并加太师(有清一代大臣加太师者,唯鳌拜与遏必隆而已),基本上把持了朝政。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又将部院启奏官员带往私门商酌。
在鳌拜力主严惩苏克萨哈时,朕已经明确表示自已的反对意见,虽然由于鳌拜势力较大而难以硬顶,但却更坚定了朕清除鳌拜的决心。特别是鳌拜常常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甚至在朕面前“镶臂上前,强奏累日”,这种在宋明两代只有文臣才有特权,现在居然被一个武将、辅政大臣来行使了。极大地损害了朕作为一个皇帝的自尊心。随着朕在康熙六年七月宣布亲政,鳌拜就日益成为朕大权独握的障碍。这对于朕这样拥有雄心壮志的一代英主来说显然是不能容忍的。
这就是朕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的原因,至于子孙后代又次出现了辅政大臣,如果朕失败了那还有咸丰什么事了!
张三:公元1669年5月的某日,北京紫禁城内可谓风云际变,一个关乎到清朝康熙皇帝和爱新觉罗皇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情突然发生,少年皇帝康熙智擒了当时的辅政大臣瓜尔佳氏鳌拜!说白了,这可是整个清朝近三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君臣撕逼事件。有关康熙擒鳌拜的故事,借助于现代小说以及“历史剧”的传播,影响很大,但万变不离下面的写法:当年才十六岁的康熙,虽然明面上他已经亲政,但由于势单力薄,完全无法和权力根深蒂固的鳌拜相抗衡,这皇帝当得有名无实。所以康熙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属于自已的权利搞回来。在大部分的野史里,基本都是按照金庸老爷子的套路,比如在《鹿鼎记》中就出了个痞子气十足的韦小宝,他阴差阳错进皇宫,结识青年康熙,还帮助训练了一帮摔跤的布库少年,后来一起出力把鳌拜给制服了。而金庸这种写法其实是受了清末江苏籍小说家李宝嘉的影响,李宝嘉就是写《官场现形记》的那位大作家,他还有一本著作,叫作《南亭笔记》,书中对当年康熙帝智擒鳌拜的故事进行了全面的详细叙述:基本就是康熙训练了一批少年侍卫,让他们做好准备,等鳌拜到南书房就顺势合力拿下。鳌拜虽然很猛,最终是双拳难敌四手,恶虎难架群狼,最终认栽了。
我讲到这,大家是不是感觉十分刺激,一步步险象环生呢?可真相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听下鳌拜本人又是如何说的!
随着鳌拜正式出场,天幕上出现了几行用篆隶楷书写的文字:鉴于历史人物一贯的假话连篇、避重就轻,对参与吐槽节目者施以真心真话咒!
这行文字除了已经发言的鳌拜没注意,其他人都看到了。有的人无所谓,比如刘邦、曹操、司马懿,他们本来就被黑得不能再黑了。但更多的帝王将相却心里慌张起来,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历史形象,甚至身家性命!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穿越三年,长在乡间,有母无父,不见大千。就在张寿安心种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队车马造访,给他带来了一个未婚妻。当清俊闲雅的温厚乡下小郎君遭遇美艳任性的颜控千金大小姐,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了。...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笑尽天下英雄,宇内我为君主!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我欲舞风云,凌天下,踏天域,登苍穹!谁可争锋?!诸君可愿陪我,并肩凌天下,琼霄风云舞,...
一针定阴阳,翻手掌乾坤!身份神秘的山野郎中凭借精湛的医术游走于都市权贵之间,一手悬壶济世,一手辣手摧敌,揭开一个个阴谋谜团,征服一个个红颜知己!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