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百三十七章 鏖兵黎阳(第1页)

内黄城的袁绍决定按兵不动,黎阳城中,袁谭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梁军的围城,一围就是两个多月。

两个月的时间里,梁军没完没了的沿着城墙挖壕沟,立土墙,树箭塔,把黎阳城完全与世隔绝。

陶商是铁了心跟袁谭耗下去。

今日已不同往昔,轮到袁绍开始为粮草担忧,陶商却成了粮草丰厚的那一个。

黄河以南,从淮南,从许都,从徐州诸地征上来的粮草,源源不断的汇聚向北方,运往黎阳前线。

萧何出色的理政才华,终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他的经营下,许昌、寿春、睢阳、宛城等中原诸地,大兴了数处屯田,开垦粮田何止百万亩。

屯田之粮,再加上自耕农上缴的粮赋,加上今秋的大丰收,诸地粮仓无不是堆积如山。

这些征调上来的粮草,足可以支撑陶商这支七万大军,吃上二十个月的时间,而不用担心粮草后续供应。

正是仗着这数不尽粮草,陶商才敢对黎阳围而不攻,跟袁谭耗下去。

袁绍一方就不同了,官渡一战损失粮草不计其数,不光是士卒损失过半,连那些运送粮草的丁夫,也被陶商俘获大半。

丁口锐减,必然使春耕受损,秋粮自然受到影响。

再加上袁绍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河北四州多地大旱,使得秋粮收成更是雪上加霜,比往年锐减近四成。

只相隔一河,河北大旱,河南却风调雨顺,陶商便猜想,这必是天命属性在冥冥之中发挥了作用。

而正是因此,哪怕是黎阳这样至关重要的重镇,袁绍也只屯聚了四个月的粮草而已。

随着围困的延续,梁军不见半点退兵的意图,眼见粮食是越吃越少,城中的袁谭越发的开始焦虑不安。

粮草至少还可能撑两个月,最让袁谭头疼的,却是天气。

时间不觉已入冬,北方的冬天气温骤降,寒酷无比,按照往常的惯例,城外的农民们已经要利用闲暇之时,将大批的柴草运往黎阳,卖给这些城里人生活取暖过冬。

今年却不行了,黎阳被梁军围困,一根柴禾都别想送进来,城中紫草很快便用尽,不得已之下,城中军民只能开始拆卸房屋,用来生火取暖作饭。

又是一月过去,城中已是一片“废墟”,什么房门,什么窗户,凡是能烧的都被烧了个干净。

倒霉的却是,一场十年未有的暴风雪又不期而至,气温降至了极点。

缺少柴禾的袁军们,无论是士卒还是百姓,只能围着微弱的炉火,彼此拥挤在漏风的房中,哆哆嗦嗦的苦熬。

原来就不高涨的敌军士气,便在这风雪之中,一点点的被消磨殆尽。

袁谭一天比一天绝望。

不过,挨冻这种苦,他这个大公子暂时还享受不到,真正让他绝望的是,他跟外界完全隔绝了消息。

他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如何,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抛弃了自己,这种一无所知的恐惧,日日折磨着他那颗脆弱的心。

袁谭和他的军民们日子不好过,城外的梁军,却又是另外一种情形。

因为准备充分,粮食和厚袄等过冬之物,梁军屯集充分,就连柴禾也事先足备,梁军士卒们每天所要做的,就是窝在炉火熊熊的军帐中,聊聊天,打打屁,喝喝小酒,哪管外面天寒地冻。

为了给将士们鼓舞士气,补充体力,陶商还发动后方官吏豪强们,向前线捐献了数万只羊,用以给将士们增强体力。

热门小说推荐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心的答睡觉。结婚纪念日,韩经年端着一杯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窝在床上,懒洋洋的睁开了眼睛,警惕的盯着韩经年随时会泼到床上的水思考了三秒,回和你一起。...

唐枭

唐枭

枭者,勇而强也!枭者,首领也!武唐年间,天下大乱,酷吏当道,律法崩散,牝鸡司晨!主角岳峰,生而为枭,家国天下,我大唐男儿当自强...

最强狂兵

最强狂兵

王猛,特种兵,代号暴王。此人凶残暴虐,狂猛无敌,乃兵之大凶!凶兵突然回归都市,策马江湖,再搅风云大佬们顿足捶胸放虎归山,控制不住了群号450242488狂兵部落...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